當天她的工作量相當龐大,因為她要為大家準備四款不同的吉爾吉斯傳統料理,分別是Samsa(沙木薩餅)、Nan(饢)、Borsook,還有 Besh Barmak(別什巴爾馬克)。全部四款料理都用到了生麵團,而每一款所需的麵團比例都有所不同,相當講究。
Aikena 一邊輕柔地按壓著生麵團,一邊跟我們分享著,吉爾吉斯人對於「生麵團」(即烘培食品)的喜愛。在她的家鄉,她的外婆總能獨自製作出一盤又一盤的烘培食品,那香氣撲鼻的美味連鄰居都會被吸引前來一起享用。
可惜的是,那天我碰巧有其他事情要處理,只能品嚐到Samsa和Borsook,就不得不離開了。其中,我特別喜歡Borsook。

與其餘三道料理不同,Borsook的製作相對簡單。大致上就是將揉好的生麵團擀成片狀,再切成塊狀,然後兩片兩片地疊在一起,最後放進滾油中炸至金黃。由於麵團之間有空氣,因此炸過後,每一個Borsook都會膨脹成一個個金黃色的小球。
看著這一整盤的 Borsook,不禁讓我回想起十年前在 New Orleans(紐奧良)Café du Monde吃過的 Beignets(貝涅餅)。這道料理源自法國,後來在殖民時代傳入當時的法屬路易斯安那,成為當地的代表性美食。在 New Orleans,所有人都必定會在 Beignets 上撒上超大量的糖霜,搭配著一杯歐蕾咖啡,那味道絕對一試難忘。
然而,吉爾吉斯的食用方式卻大有不同。傳統上會搭配優格或煉乳,但Aikena個人更喜歡搭配果醬。
這讓我突然體會到,無論是Borsook還是生麵團本身,他們都像一個容器,基底不需要太複雜,僅需要對食材的溫柔對待(充滿愛的推揉與切割;講究的油溫與油品),然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和口味喜好,將它們客製化成符合個人口味的版本。
吃著吃著,我好像突然嗅到那陣草原上的自由奔放了。
文/ Kev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