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資訊
- 日期:2025年2月22日(週六)
- 時間:13:00-15:30
- 地點: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18號2F
|捷運| 大橋頭站三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
關於巴西

提到巴西,你是否立刻聯想到巴薩諾瓦(Bossa Nova)或森巴(Samba)?但究竟巴西文化是如何孕育而成,並風靡全球的呢?
巴西,作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,也是拉丁美洲唯一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,自新大陸發現以來,這片土地經歷了無數變遷。新移民的持續湧入,形塑了今日巴西多元的文化面貌,從飲食、藝術到日常生活,各處都可以見到種族融合的印記。
里約熱內盧甚至在1808年,一度成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,連女王都曾遷居至此,這一路的變化,再到二十世紀的整頓,使里約熱內盧劇場和美術館林立,宛如藝術之都巴黎,充滿藝術氣息。
這個國家因多元文化的交融而顯得格外獨特,巴西不僅在拉丁美洲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,其藝術體制的發展甚至領先於其他拉美國家。早在1920年代初期,一群富有創意的巴西藝術家便開始透過一系列文化運動,探索尋找並引領人們重新思考:
「什麼是巴西文化?」
在我們的工作坊中,將帶領大家穿越時光,回到那個啟發文化誕生的年代,透過輕鬆的繪畫創作,一同探索巴西文化的起源與魅力。
出處參考: 極簡巴西史
關於塔爾西拉·杜阿馬拉爾 (Tarsila do Amaral)

Tarsila do Amaral(1886年9月1日-1973年1月17日)是巴西著名的畫家、雕塑家與插畫家,被視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一。她是Grupo dos Cinco的成員,與其他巴西藝術家共同推動了現代藝術運動。她的作品《阿巴波魯》激發了食人主義(Antropofagia)宣言,成為巴西民族主義藝術表達的重要代表。
Tarsila do Amaral在1928年創作了《阿巴波魯》作為禮物送給Oswald de Andrade。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巨大的人物坐在仙人掌旁,背景是檸檬形的太陽,顯示出巴西獨特的自然風景。畫作標題取自土著語“Abaporu”,意為「吃人」。這激發了Andrade的《食人宣言》(Manifesto Antropófago),主張巴西人應吃掉歐洲風格,擺脫殖民影響,創造獨特的文化風格。Tarsila後來的作品如《Antropofagaia》也融入了這些概念,並以巴西的自然元素和形象呈現。
工作坊內容 Workshop

1) 從藝術繪畫認識巴西、藝術和塔爾西拉·杜阿馬拉爾(講座)
2) 構圖、用色、涵義講解

3) 暖身練習、繪製、上色、完成
※活動將以英文進行,中文輔助翻譯
成品
一幅15×15公分的壓克力畫作
自由創作:會引導創作臨摹塔爾西拉畫風或人文相關畫作
誰適合參加?WHO IS SUITABLE TO PARTICIPATE?
- 對拉丁美洲文化有興趣者
- 想要畫畫放鬆
- 不論有沒有繪畫基礎都可以參加
講師介紹

Fabio
建築師/ 插畫家/ 策展人員/ 藝文空間經營者
來自巴西聖保羅,畢業於建築與都市設計系。曾長年居住於倫敦,擅長2D動畫、插畫設計和佈展。目前在台灣經營「我們家空間」,定期舉辦藝文展覽和各類活動
過往經歷
- 2024 YK CLUB英文講師
- 2024 YK CLUB巴西烹飪&藝術工作坊講師
- Unearth Tomorrow 明日出土 at 182 Art Space
(Tainan) - Zoë at Solid Art 本事藝術 (Taipei), But the Water Never Came 但水始終沒有來 at Treasure
- Hill Artist Village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(Taipei), Kinship/ Making/ Repetition 家庭、製作、重複 at Live
- Forever Foundation 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 (Taichung)